夏天的深圳,真的是可以把人曬化的。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一頭扎進冰柜里整上幾根雪糕解解暑。
但這幾年,如果你走進深圳街頭的便利店,就只能站在冰柜前徘徊,猶豫不決——
9.9元的桃気、10元的夢龍、12塊元八喜、39元哈根達斯...現在的雪糕也太貴了吧!
不要懷疑,現在深圳便利店里已經很難找到5塊錢以下的雪糕/冰淇淋了。原來深圳打工人,已經失去“雪糕自由”了!
PART1
如今的雪糕,到底有多“糕貴”
// 雪糕中的愛馬仕
“不就是一支雪糕嗎,能貴到哪里去?”
說這話的人還是太年輕了,逃不過某網紅雪糕品牌狠狠地打臉——66元/支!

“鐘X高”,取名為“中國雪糕”的諧音梗,他們家的雪糕外型酷似傳統瓦片,妥妥的中國風網紅雪糕。而當你以為它是國貨之光,可這個售價卻讓人咂舌。
讓鐘X高被罵上熱搜的是,三年前售價66元一支的限量款“厄瓜多爾粉鉆”,它被稱為“雪糕界的愛馬仕”,引來各路網紅紛紛打卡。
除此之外,該品牌的普通款的特牛乳、可可味等售價都在13元~20元間,和小時候吃的雪糕比起來價格翻了5倍甚至是10倍。
有一句話叫“愛是想要觸碰又收回的手”,在這些“糕貴”的雪糕面前,窮讓我的手伸都伸不出來。

但這還不是鐘X高最貴的一個單品,今年鐘X高推出的新品“鐘X高的糕”,單品價格大約在60~80元間,離譜的是它還需要和其他雪糕一起捆綁銷售。
這操作,著實讓人疑惑。

// 網紅雪糕=智商稅?
不只是鐘X高,近幾年雪糕的口味都在往網紅的方向發展,網紅雪糕東北鐵鍋燉、螃蟹肥了、蔥爆牛肉、油潑辣子雪糕、花椒朗姆酒雪糕等,口味獵奇,價格也在翻著花樣的變貴。

(25塊錢的花椒味雪糕)
似乎只要把雪糕打上了“網紅”的招牌,價格再貴好像也成為了理所當然。
經常拿來和鐘X高作比較的中街1XX6,最貴的單品比利時大黑,在網購平臺上原價32塊錢一個。普通款的也在10~20元間。
另外,總部在深圳的某茶、某雪等茶飲品牌,也紛紛加入這場“割JIU大賽”,他們推出的一支冰棒價格在15~18元間,碰上季節限定、節日限定款雪糕的話不僅價格貴,還要大排長龍才能吃上。

看到這些價格,突然覺得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級雪糕——哈根達斯,都襯托不出“privilige”的那種感覺了。估計起碼得是298塊錢的哈根達斯冰淇淋火鍋,才夠彰顯高傲。
所以吃雪糕是為了清涼嗎?不,是為了凡爾賽。
就連小X書上推薦網紅雪糕的博主,分享的都不是他們如何好吃,而是忍不住吐槽:“現在的雪糕咋這么貴”。

PART2
平價雪糕,消失在深圳的街頭?
寶,我今天吃雪糕了,吃的什么糕?貴得我血壓高。
有人就說,嫌貴挑便宜的吃唄。可當我走到公司樓下的某知名連鎖便利店,發現屬于我們打工人的平價雪糕,已經寥寥無幾——
沒有聽過的諾心雪域牛乳芝士風味冰淇淋18.8元/條;
鐘薛高絲絨可可冰淇淋18元/條;
夢龍10.5元/條;
雀巢8次方10元/條;
鯛魚燒冰淇淋10元/條;
就連可愛多也變成了6元/條;
估計只有巧樂茲,還保持著初心——4.5元/條

我不禁想問5毛錢的小布丁、1塊錢的綠色心情、2塊5的五羊和光明奶磚、3塊5的冰工廠,你們都到哪里去了?難道這些平價雪糕,都因為賣得太便宜破產了嗎?并沒有。
而是因為成本低,定價低的平價雪糕,也意味著利潤低。在房租高昂、加盟費居高不下的今天,這些便宜的平價雪糕已經夠不著便利店的門檻了。
取而代之的,是10元~20元的雪糕,正在成為便利店里的主流。仰頭一看冰柜,只有39塊錢的哈根達斯、28塊錢的安緹亞朵和12塊錢的八喜等著我。

不過,這些平價雪糕在深圳也不是買不到。既然連鎖的便利店留不住它們,我們自然就能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搜尋得到它們的蹤跡。
例如,深圳城中村的小賣鋪,一些稍偏地段的冷飲批發店里,還有一些私人承包的小超市。
我們在寶安城中村的一個雪糕批發店里,就找到許多兒時吃過的當年網紅款。在那些冰柜里,小布丁還是0.5元/支,綠色心情還是2元/支。
偶爾能看見家長領著自家小孩來挑雪糕,一進門就問:“小布丁在哪?5毛錢的有嗎?”
看到它們靜靜地在冰柜里躺平,不由得感嘆一句:“哇,原來你在這里啊”。

PART3
吃的不是雪糕,是記憶里的夏天
有人說,雪糕貴了,是因為成本貴了,是因為物價通脹了。但不是雪糕變了,而是你變了——你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五毛錢小布丁就可以打發的崽了。
誠然,我們現在吃的不是雪糕,而是記憶里的夏天。餓了么曾經發布過一份《中國雪糕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從南到北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雪糕:
廣東人有五羊,上海人有光明,浙江人有冠生園,河南人有天冰,東北有紅寶石、中街、東北大板、宏寶萊等等。

(圖源:網絡)
其中大部分雪糕都會銷往深圳,在深圳人的冰柜里天南海北的雪糕各聚一堂,涼爽了深圳人一個又一個夏天。
// 每個深圳人的夏天,都離不開五羊
對于廣東人來說,夏天不能少的是空調、西瓜和五羊。放學的時候去街邊的士多店買上一個五羊甜筒是不少深圳人的美好回憶,飛魚脆皮、紅豆批、紅綠燈、蓮花杯、朱古力、蛋奶批、香芋甜筒……樣樣都不踩雷。
在沒有夢龍的年代,飛魚脆皮就是最好吃的巧克力味雪糕,只要2塊5,薄脆的外殼和堅果碎的搭配讓每個小孩都為之瘋狂。

雖然在便利店里已經找不到五羊的身影,但五羊在廣東人心里依然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偶然在街邊小店翻到五羊,發現已經出了非常多新口味,從包裝到味道都是濃濃的廣式風情,價格也依舊友好。
我們長大了,雪糕變貴了,但五羊還是那個五羊。
// “老板,來30支小布丁”
不管是80后、90后還是00后,小布丁貫穿了所有人的童年。在我的學生時代,只要一到夏天,家里有個固定項目就是齊家去批發部買雪糕。每個人都拿上一個紅色的塑料籃子,在十幾個雪糕柜間挑挑揀揀。
我媽酷愛小布丁,5毛錢一根,奶味還特別濃,拿上30多根能吃上半個暑假。囤在冰箱里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十多年過去,小布丁依然是家中常客。

// 綠色心情&冰工廠,yyds!
小時候的雪糕柜幾乎就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關鍵是這兩家的出品相似程度之高讓人傻傻分不清。
蒙牛有綠色心情,伊利有伊利心情;蒙牛有老冰棍,伊利也有老冰棍;蒙牛有冰+,伊利有冰工廠;伊利有玉米棒,蒙牛也有玉米棒。

有嘴挑的朋友甚至吃出了心得:想吃綠豆冰棒非蒙牛不吃,只要2塊錢,綠色的外殼清清爽爽,剛從冰箱里拿出來凍到發硬,咬一口把牙齒冰碎的快感是別的冰棒都沒辦法替代的。

(圖源:網絡)
想要吃果味雪糕一定要選冰工廠,高度還原水果的味道,還會夾帶煉奶,香草等,口感超豐富。

// 讓人瘋狂想念的“童年玩具”
綠舌頭則絕對是雪糕界的異類,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時候是冰棒,放涼之后就變成了果凍。在把綠舌頭舔到變成果凍質地的一瞬間,立馬閃回到那個一邊偷看電視一邊用風扇給電視散熱的夏天。

綠舌頭的味道可能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變軟之后甩著玩,化掉之后還能拿來惡作劇的回憶,讓已經長大成人的社畜們談論起綠舌頭來還津津樂道。


// 你是吃可愛多長大的嗎
“你這么可愛,是吃可愛多長大的嗎?”
你可能沒有吃過可愛多,但一定聽過這句話。可愛多是國民喜愛程度非常高的冰淇淋。它的包裝大剌剌的印著“可愛多”三個大字,一眼就能認出來。有多少人吃可愛多是為了最后一口的巧克力夾心,那一口就算是大羅神仙來了也不換!
一個3.5元,小時候在眾多雪糕面前,可愛多算是貴的那一掛,現在也算是物美價廉了。

// 美怡樂是永遠的白月光
在90年代的廣東,除了五羊,美怡樂也是神一般的存在。
我有朋友是忠實的美怡樂黨,小時候只有拿了100分才能獎勵吃一個美怡樂脆寶。甜津津,涼絲絲的美怡樂對她來說是難得的嘉獎。即使到了現在,她只要吃雪糕,下意識地還是會選擇美怡樂。

(圖源:網絡)
小時候,我總是幻想著等長大了自己賺錢后,一定要毫不顧忌地沖到店里對老板說:“這個柜子的雪糕都給我裝起來!”,再也不用怕媽媽嘮嘮叨叨。
如今,我已經到了能隨便買雪糕的年紀了,卻依舊在雪糕柜前挑挑揀揀,也沒有小時候吃雪糕的那種快樂了。
雪糕貴了,是這個市場選擇的結果,也是我們整個社會進步,生活品質提高的必然。我們不是買不起66元/支的雪糕,只是這些雪糕再貴,也買不回我們曾經童年的快樂。
更何況,它們高高在上的價格也讓越來越多的孩子,無法隨心所欲地真正品嘗到本應是夏天最美好的味道。
在這波雪糕回憶殺里,不知道哪款雪糕曾經美好過你的夏天?你是否想起了曾經最愛的那一款雪糕/冰淇淋/冰棍?你又有多久沒吃到它們了?